资料出处:2021-08-04 印聘古茶
1973年,昆明茶厂开始试制普洱熟茶,1975年普洱熟茶渥堆技术成型,并开始生产普洱熟茶。所以在1973年不可能有普洱熟茶的出现。
但是在清朝光绪二十九年二月,思茅厅饬令倚邦土司采办贡茶的《札文》中记载:”封宾采办先尽贡典,生、熟芽茶办有成数……”
这个记载中出现了熟芽茶的记载,所以有人怀疑在清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普洱熟茶。
这其实是对熟茶定义上的误解,清朝时期所指的熟茶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渥堆发酵熟茶在工艺上存在认知偏差。
清朝的贡茶一般是农历三月下旬前所采制的头水春茶,据《札文》中记载:”……误卯期才缴,定即严提逼追不怠“
一般是误了卯期的茶官府就不要了,而卯期是农历四月初。从三月到四月初这么短短的时间肯定是不够渥堆发酵的。而且在当时连塑料膜也没有,茶山的气候条件也不准许,所以当时采用渥堆发酵技术发酵熟茶的可能性非常小。
当时所谓的熟茶极有可能是鲜叶经锅炒至熟的炒青毛茶,也就是我们现在普洱生茶的工艺。而当时的生茶应该是未经锅炒,直接日晒,揉捻而成的毛茶,即我们所说的日晒杀青。云南总督鄂尔泰曾说过:生晒者为佳,也变相证明了当时普洱茶的工艺中有日晒杀青。
所以,在清朝锅炒杀青和日晒杀青都是普洱茶传统工艺中制茶方法,当时以示区分,将锅炒的称之为熟茶,日晒的称之为生茶。因为对熟茶工艺定义上的偏差才会有如此的误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