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茶叶新知

【茶历史】皇帝都是如何品茶的呢?(上)

皇帝视察时还给官员们茶,这表明,皇帝所供茶,除了酒礼,更是弘扬儒家教义、弘扬儒学的象徵…

自古以来,茶一直是中国的主要饮品,喝茶的习俗由来已久,茶在唐代盛行,明清时期,名士显贵以喝茶为契机,结交朋友、议论诗词,喝茶是宫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皇室饮用的茶是产茶省的贡品,存放在宫中供各殿使用,这些茶的卓越和质量是无法形容的,宫中举办的无数茶话会直接关係到民政、教育和宫廷礼仪。

故宫内的茶话会大多在文华殿、崇化宫(双荣殿)或乾清宫(清淨殿)举行,一进入皇宫的午门,便来到了太和门,太和门东侧是外院,内有三座建筑:前殿,名文华殿,中殿,正殿,后殿,清朝皇帝就是在这些建筑裡尊崇孔子,听大臣讲课,收藏四书,他们是紫禁城的文化中心,每当帝王听课时都会喝茶。

 

【茶历史】皇帝都是如何品茶的呢?(上)

 

早在明代,当皇帝听课时,在文华殿供茶就成为重要的礼仪,明朝皇帝和大臣,每个月都要在此讲堂三次,一位讲师先讲文学,然后讲经典,最后讲历史,演讲结束后,皇帝给演讲者和大臣们敬茶,喝茶是为了让讲师润润喉咙,更重要的是,作为鼓励教育的象徵。

文华殿讲授帝王的制度在清代还在继续,但仪式变得更加隆重,乾隆皇帝出席了49场盛大的讲座,每场都包括一场壮观的仪式,皇帝到了,所有的官员都向他行礼,讲座开始与满族和汉族四书(中庸的论语和孟子的书),然后皇帝在书上阐述,所有的官员都不得不跪下听,随后又以同样的方式讲授了五经(易经、诗经、经史书、礼记、春秋),讲完之后,皇帝请在场的人坐下喝茶,不同于在茶馆裡野餐或閒聊,不仅在皇宫,而且在夫子庙和皇家书院裡,茶都在庄严的气氛中供应。

皇帝视察时还给官员们茶,这表明,皇帝所供茶,除了酒礼,更是弘扬儒家教义、弘扬儒学的象徵,清朝皇帝几乎每年都在紫禁城崇化宫(双荣殿)举行盛大的“茶宴”,崇化宫位于西六宫以北的一个大院内。

茶会最早出现在唐代,宋朝时,宫中还举行大型茶会,由皇帝上茶,宋朝宰相蔡靖(1047年-1126年)描述了皇帝如何给他上茶,以及燕府宫裡的物价,他说,皇帝吩咐侍从拿茶具,然后亲自把开水倒进客人的杯子裡,宾客们纷纷叩首致谢。

 

【茶历史】皇帝都是如何品茶的呢?(上)

 

清代乾隆皇帝是一位爱茶者,也是一位伟大的饮茶者,相传晚年欲退位,有大臣问:“一个民族岂能一日无皇帝?”乾隆笑道:“皇帝怎能一日没有茶? 崇化宫是乾隆即位前的故居,称帝后称为宫。乾隆除了爱喝茶,还努力写诗,像个文雅的诗人,他效法古代文人,开始给茶会当宫廷,这就是一年一度的清宫茶宴的由来,它是在农曆正月的第 2 天和第 10 天之间选择的一个幸运日举行的,其目的是边喝茶边写诗,最初,在场的人数并不固定,他们大多是专攻文学的宫廷官员,后来,皇帝选了一个时事话题,参与者写诗,只背诵了长诗。
最终决定诗歌应有72首韵,只邀请了18人参加茶话会,他们被分成八行,每个人写四行,乾隆亲自选题,事前公之于众,但为了让官员们警觉,他只在宴会开始时才出首韵,诗作完,乾隆立即一一朗读,然后递上茶杯,颁奖,得奖者亲自将奖品抬出宫外,以示荣耀,邀请18人参加茶话会,效彷唐太宗,从全国各地挑选18位文人墨客,在文殿生活和工作,宫外的其他人也作诗,但没有入党。

继乾隆之后,历代皇帝也在崇化宫举行茶话会,但没有一个能与乾隆相提并论,这些茶话会上的诗大多是赞美和奉承的话,而且,在戒备森严的宫廷深处,当着皇帝的面,文人无法客观地将茶与诗、人与自然、内心世界混为一谈,儘管如此,茶会通过茶会加强了茶与文化界的关係,有助于将茶与艺术联繫起来。

 

 

 

延伸閱讀

刘葵光 – 中华普洱茶鉴定师协会

國際普洱茶協會邀資深茶人分享普洱茶歷史 – 文匯報

Re: [問題] 普洱茶有咖啡因嗎? – 看板Tea – 批踢踢實業坊

 

[若想引用本篇文章,麻烦请先联络本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