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名茶,产于黄山附近,该地区多雾,土壤肥沃,含有具有大嫩茶叶的原生石达品种,它是一种煎茶或尖叶茶,清朝时为贡品,1915年在巴拿马世界茶叶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而名声大噪,茶艺大师黄桂注意到顾客从已有的茶叶中挑出一芽少叶后,便开始製作这种茶,他决定用这种方式採茶,拔下芽、前三片叶子和茎。,手将第三片叶子与茎拉长,茶叶在较冷的温度下被加热了三次,但只在前两次被压製成型,泡好的茶呈淡黄色,带有花香,味道略带植物、蜂蜜和矿物质的味道,但不苦。
太平猴魁的历史传说讲述了孙悟空的故事,孙悟空在半山腰迷路了,走了好久都走不出来,久而久之,累了,病了,死了,尸体是由一位老人发现的,他善意地埋葬了猴子的尸体,第二年春天,老人从坟墓裡发现了一棵茶树;长长的叶子和独特的味道,是孙悟空对老人的恩情报答。
龙井茶
龙井茶产于浙江省西湖地区,自唐代以来,该地区就开始生产茶叶。龙井茶在《茶经》中得名,在宋代也是如此,但直到 1700 年代后期的清朝才声名鹊起,历史上使用西湖原产的老树品种生产,但最近开发的是龙井43品种,该品种之所以传播开来,是因为其生长速度较快,可以比旧品种提早7-10天採摘,老树产生的叶子越来越少,这被认为是更高质量的标誌,採摘时,选择芽和1-2片叶子,它们经过两次平底锅烧製,第二次烧製则产生特有的扁平形状,冲泡后,茶水呈淡黄色,它有淡淡的坚果香,口感强劲,回味甜美。
龙井成名的历史传说,要归功于乾隆皇帝。有一次,乾隆的母亲病倒了,他回到了北京,乾隆把茶叶塞进袖子裡带回去,在旅途中,茶叶被压扁了,于是乾隆把茶叶泡给她母亲喝,她喝得越多,她的状况就改善得越多。
碧螺春
碧螺春产于江苏苏州的东鼎山,该名称翻译为绿色蜗牛弹簧,指的是松散的捲曲形状和鲜绿色,茶叶历史可能始于唐代,碧螺春发展于明朝,自清朝和康熙帝以来,碧螺春一直都是贡茶,採摘时只用单芽或一芽一叶,它是广泛的手工分类,以确保原材料是一致的,然后将茶叶用平底锅烧製并经常滚动,滚动步骤重複多次,直到达到所需的形状,最后烘烤以去除剩馀的水分,冲泡时,茶香浓郁,带有坚果和宜人的植物风味。
碧落春的原名是吓煞人香,也就是吓人的香味,这个名字的历史传说解释了一个女人正在採茶叶,她的篮子裡没有空间了,为了採更多的茶叶,她开始把茶叶放在衣服裡面,身体的温度使茶叶散发出异样的芬芳,吓了女人一跳,后来,康熙皇帝参观并品嚐了茶,他认为这种茶应该有一个更好的名字,他将茶叶命名为碧螺春。
大红袍
大红袍是福建省武夷山的岩乌龙或岩茶,自1300年代后期明朝以来一直是贡茶。据说原始植物已有数百年曆史,仍然可以在武夷自然保护区的悬崖上找到,但它们不再生产茶,纯粹主义者声称今天的大红袍必须是由剪下的母植物后代生产的。
採摘时,大红袍用前3-5片叶子。然后将茶在炭火上以低温烘烤很长时间,不断摇晃或转动,这项动作重複3或4次,中间有长时间的休息,这个休息期可以长达3-4週,冲泡后,茶香浓郁,带有蜂蜜甜味、花香和矿物质味。
大红袍的历史传说是,一个学生去参加科举考试,在经过武夷山时病倒了,一位僧人发现了这名学生,并在附近的寺庙给他泡了一杯茶来帮助他恢復,后来这名学生痊癒了并在考试中获得了最高分,学生回过头来感谢那位给他喝茶的僧人,并将大红袍子裹在树上,带着茶叶回宫。
后来,皇后病倒了,太医们都无法医治,学生便为她准备了大红袍这杯茶,喝了一段时间皇后变痊癒了,后来皇帝便派人照看这棵身穿大红袍的树以示感谢。
铁观音
铁观音是福建省安溪县的乌龙茶,在清代成为了贡茶,许多人认为铁观音是一种加工方式,而不仅限于单一品种的茶树,三到五片叶子被採摘,有茎,没有芽,铁观音的发酵味很重,这是由于叶子在加工的过程中剧烈摇晃而产生的,一个高品质的手工铁观音可能需要茶师熬夜摇茶,茶水呈金黄色,香气扑鼻,回味无穷。
铁观音的历史传说涉及一位虔诚的农民,他每天为他的观音像供茶,一天晚上,观音在他的梦中来到他身边,向他展示了通往茶树的路,翌日清晨,农夫从梦中醒来,发现农地中长了一棵全新的茶树,于是农民将这棵树命名为铁观音。
相关资料
[若想引用本篇文章,麻烦请先联络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