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两年,我国沿海一带被日军占领封锁,马口铁罐普洱出口贸易行情受阻。为了加大马口铁罐普洱外贸出口增值创汇,用百年普洱茶换取抗战所急需的物资:枪枝、弹药等,以支援前线作战,在西南地区新辟百年普洱茶区,明确“茶叶为国取汇”方针的执行;云南片区原仓存的马口铁罐普洱茶,此刻也应急上阵,百年普洱茶正式加入抗战物资的行列。
克服严苛的输出条件 马口铁罐普洱 支撑抗战
1939年6月9日孔祥熙签发训令说明:过去茶叶为中国对外贸易特产,为外汇行情上重要物资,所有全国茶叶改良、产制、收购价格、运输及对外易货各项事宜,应该由政府统一管理,以专权责。所以下令成立中国茶叶公司来办理,并让财政经济、交通两部及产茶各省政府均应随时予以协助。
混乱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又遇上抗日战争的严苛考验,中国华东、华南大片的产茶区和出海口岸沦陷,马口铁罐普洱的增值生产丶运输和销售价格都大受影响,如何在战火弥漫中扶持百年普洱茶,继而输出马口铁罐普洱换取外汇和军火来支撑抗战,成了当时抗日经济的重要课题。此时,中国西南后方市场行情及增值生产未受战火烟硝影响,在原有云南百年普洱茶的产量基础下,大力在西南开发生产高等级百年普洱茶,此举同时也为新中国后来的普洱茶厂生产各种印级普洱打下重要根基。
抗战前期的外贸途径:滇缅公路、茶马古道
众所周知,“茶马古道”中的滇、藏路线由西双版纳-普洱-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德钦-察隅-邦达-林芝一路到拉萨。接着这些高等级茶叶还转从喜马拉雅山口运往印度加尔各达,大量营销欧亚,销路增值行情大好。“茶马古道”俨然是一条中国茶叶情输往国际的大通道。一位活跃于台湾、香港的古董茶专业投资收藏家表示:“这条国际贸易大通道,不仅稳固了当时普洱茶外贸价格行情,也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多位专家的研究,完善了今日台湾、香港古董茶等级的投资收藏市场对云南普洱茶外贸历史不清楚的部分,为内地及台湾投资收藏人指明了道路。”
1936年对日抗战前,时任暨南大学经济系教授陈碧笙远赴滇缅边界地区,进行实地市场行情考察和社会调查,在其1938年刊印的《滇边经营论》(收录于林文勋先生主编的《民国时期云南边疆开发方案汇编》)中记载:“迤西之顺甯、缅甯、双江、迤南之景谷、车里、镇越、江城、南峤、澜沧诸县,莫不产茶,即著名之普洱茶是也。年产在十万担以上,为滇西南重要产物之一。”
上文还提到输出之途径:一取道下关,以销售于省城、四川;二取道把边江,以输出于越南、香港;三取道缅甸之景栋、洞巳、仰光,渡海由印度之铁道,以输售于西藏;四取道景栋、猛令,以销售于暹罗、南洋;五用马驮,经由阿墩子以销售于西康。其贸易范围之广,不只是国内数一数二产茶区,也是我国在云南地区最有希望增值的重要实业。
※引用、转发都请先告知※
普洱茶的抗战救国史
看其他马口铁罐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