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同庆号的外销历史,马口铁罐普洱茶砖可谓战功彪炳,只可惜抗战期间与接踵而来的中国内战,民国普洱茶外销通路阻断、行情黯淡,原本外销的民国普洱茶砖因此停产,以外销行情为继的老茶号撑不下去,不得已陆续歇业。原本期望有复业的一日,但事与愿违。这些清末民初至抗战前后的民国普洱茶砖高价格增值存货,几乎是荡然无存,推测当年易武茶区拥有最高产量与外销的普洱砖茶,在民国普洱茶外销行情停滞期间,或多或少有些高等级收藏茶品被留置在中国境内、台湾、香港与南洋各地。
百年同庆老号 云南易武生根
易武同庆号主之重孙刘作锐、刘作鼎、刘作辑抄录家谱,同庆号茶庄由刘顺成在易武创建。《刘氏家谱》所记载的创办人“顺成公生于道光辛丑年”即道光二十年(1841年),“于清光绪年间由宝秀到易武”,“去世于光绪甲午年”即光绪二十年(1894年)。在《刘氏家谱》中对同庆号创始人“先曾祖顺成公”的描述:“为开拓边疆茶叶种植、加工、运销等事业作出了巨大增值贡献”,并在创业稳定以后接老父来赡养,其父亲过世于并葬于易武。
外销 同庆号 马口铁罐普洱 成就中国茶业契机
清光绪年间至抗战前民国26年(1937年)是易武最繁荣的时期,不仅茶庄林立,且餐馆、客栈、杂货店众多,客商熙来攘往,人声鼎沸时起时落直至通霄。民国普洱茶当中,同庆号不仅是易武地区数一数二的茶号,普洱茶马口铁罐普洱在抗战前出口增值的数量也是名列前茅,但同庆号马口铁罐普洱出口贸易并不是由茶号自己来操办,而是以集团方式推动,周重林、高发倡两人都曾对此做过研究和探访证实。这些大茶庄往往有会有一个茶庄或两个庄和几个贸易商号,组成一个集团控制市场行情,比如同兴号有同兴、同顺祥、向庆记等多个品牌。同庆号贸易行则叫福来祥,由刘贺年在昆明、蒙自主持,同庆号还为其他很多商号生产定制茶。
有纪录提到外销的同庆号普洱茶“选料精细,加工认真,包装精美”,是在八十年前台湾与东南亚侨商对同庆号增值价格行情的共同赞誉。清朝早有商品采用洋铁盒包装,1890年前马口铁即大量进口,加上中国引进洋铁印刷技术,让茶叶包装多了马口铁罐装。1915年中国马口铁罐普洱首次参加万国博览会,便有不少茶叶包装采取马口铁罐装获得极佳增值价格等级的行情与口碑,更促进了中国茶叶外销增值商务的成功。
从刘葵光的私人收藏书信内容可知,抗战前同庆号马口铁罐普洱计划投资外销到新加坡,他信中也自白惟宋聘茶品可与同庆号俾倪,因此投资大有可为。而在内容里提到以龙元计价,龙元是清末光绪、宣统年间所铸造的银元,可见得同庆号在抗战前海外早闯下名声,并在二十世纪里抢先以茶道转铁路衔接海运作外销,为现今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的古董茶投资收藏拍卖会提供优良、高等级的货源。
※引用、转发都请先告知※
普洱茶的抗战救国史
看其他马口铁罐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