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抗战时期大后方》马口铁罐普洱茶

清末民初马口铁罐普洱茶外贸商茶的商业变迁

清末民初马口铁罐普洱茶外贸商茶的商业变迁

 

18世纪末马口铁传入中国之后,一些外销食品包装开始采用马口铁罐装,随着中国对外铁路陆续开通后,大量工业原料进口;马口铁印刷的技术跃进,促成铁罐装的中国马口铁罐普洱在万国博览会上行情惊艷四座。虽然20世纪初中国茶叶外销受到一波的冲击,但随后抗战前民国普洱茶茶业科技投资加工、茶砖用铁盒罐装,抗战前马口铁罐普洱在运输与销售上的方便,也带来民国普洱茶茶叶对外贸易增值行情新契机。

 

外销 马口铁罐普洱改良商业包装

清末民初马口铁罐普洱茶外贸商茶的商业变迁

 

1905年中国参加万国博览会,展出的农产品中有不少高等级茶号茶品获得佳评与奖项,包含汪裕泰茶庄、翁隆盛茶号、正兴德茶庄、启元茶庄……这些中国茶叶商号的茶产品在万国博览会上缴出傲人成绩,后来这些民国普洱茶在抗战前更透过万里茶道创造了出口增值行情繁荣的景象。当年为了便于海外运输、保存收藏和销售,民国普洱茶采用马口铁罐普洱成为一种价格行情上的必须,并在包装上加上商业推销用词,或者加注外文(英文、俄文)、标示外销欧亚字样,以利高等级马口铁罐普洱抗战前在海外的销售行情。

例如:启元茶庄的马口铁罐普洱上不仅标明了市内三家商号的地址,还特别明确了张家口怡安街店和绥远城北门里店的地址;正兴德茶庄曾专门推出英文版淡黄色调的茶罐,天成厚茶庄的茶罐上“名满欧亚”的红色大字亦十分抢眼。其他一些民间茶行,晋元兴茶庄、干和祥茶庄,即使以茶饼为主要销售的同庆号,也投资推出马口铁罐普洱砖茶以抢食海外茶叶市场的增值行情。

 

张之洞办理茶务力抗外商茶

清末民初马口铁罐普洱茶外贸商茶的商业变迁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张之洞办理茶务上奏清廷,在汉口设立督销局,专营湘茶出口事务,并主张不透过外商洋行,由官方提倡带动茶商自办外贸,以与外商抗衡。张之洞还特别命人制作多箱红茶运销到当年俄国的敖德萨(今乌克兰城市)、圣彼得堡,尝试从水陆两路直销俄国,协助茶商摆脱在华外国茶商买办的垄断控制。虽然张之洞的兴茶之举并未成功,但也引起私营收藏茶商的的投资兴趣,一些茶商纷纷透过同乡好友在海内外投资自己的民国普洱茶增值的经贸网络。

1898年,横贯西伯利亚的大铁路全线抵达黑龙江,羊楼洞及汉口的民国普洱茶,绝大部分由火车输往俄国,俄国人开启了汉口作为“东方茶港”长达半个多世纪高等级茶叶价格行情的黄金时代。随着通往俄国铁路万里茶道的增值繁荣,当时的俄国茶商,几乎操纵了汉口砖茶市场价格,俄国商人还将司管茶业的总公司设在汉口,分公司设上海、天津、九江、福州、今斯里兰卡、符拉迪沃斯托克、奥德萨、圣彼德堡、恰克图,组建起一个巨大的营销网络。(茶叶开启武汉近代工业史,来源:长江商报,2012.8.8)

 

民国初年中国马口铁罐普洱砖茶的国际外贸

清末民初马口铁罐普洱茶外贸商茶的商业变迁

 

1910年代,在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外国商人原先所开设的洋行,转移到较内陆的商港,抗战前便建立起茶叶对外营销网络,上述汉口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得力于工业和茶叶的外贸增值,为后期对日抗战建立坚实的基础,汉口在上世纪10年代顿时成为名噪一时的国际茶港,俄国更在此建立起国际茶商,将便于收藏的民国普洱茶外销到俄国与欧洲各国。

抗战前也还有不少的民国普洱茶界名人,如茶商唐翘卿、汪裕泰茶庄汪立政,不只在国内茶叶销售占有一定市场,同时在发展国际贸易增值行情上也不余遗力。在海外增值鼎盛时期,“汪裕泰”有八家连号店,三处加工厂,并在杭州,苏州,台湾以及美国创办茶庄,茶行,茶栈20余爿,苏杭与台湾茶行来往密切,由在台湾、香港往来的茶商收购投资普洱,因此不少投资收藏喜爱、高价格等级老茶流向台湾地区,还在摩洛哥设有一个驻外办事处。

 

※引用、转发都请先告知※


普洱茶的抗战救国史

清末至抗战时期马口铁罐普洱茶现代包装史

抗日战争14年大后方外贸历史下的马口铁罐普洱茶

传奇古董茶-同庆号马口铁罐普洱的前世今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後方與經濟 – Wikipedia

 

看其他马口铁罐普洱茶

中国茶指南(下)

【茶历史】皇帝都是如何品茶的呢?(下)

探索普洱茶的发源地——关于普洱市的国家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