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代名词,茶是中国的代名词。事实上,中国茶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本身的历史一样长,儘管最近咖啡兴起,但中国茶文化仍然继续广受欢迎。
中国茶史
神农:传说中的中医之父
中国茶的历史始于神农,神农是传说中的中国农业和中医之父。
相传神农坐在山茶树下烧水喝时,无意中发现了茶。几片树叶落入水中,散发出清新的香气。神农啜了一口,觉得味道十分甘甜,他甚是喜欢,茶就这样诞生了。
早期考古和历史证据
撇开中国神话不谈,考古证据表明早在汉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茶就被精英用作药物。
然而,直到唐朝(公元618-907年),茶才作为日常饮品在中国广泛流行。中国佛教僧侣是最早养成喝茶习惯的人,它的咖啡因含量帮助他们在长时间的祈祷和冥想中集中注意力。
陆羽《茶经》
我们所掌握的关于中国早期茶文化的大部分信息都来自于公元760年左右由陆羽所着的《茶经》,陆羽是一位在佛教徒中培养和喝茶长大的孤儿。《茶经》描述了唐代早期的茶文化,并解释瞭如何种植和製备茶。
在陆羽时代,茶叶被压製成茶砖,有时用作货币,到了喝茶的时候,它被磨成粉末,用打蛋器与水混合,製成泡沫饮料。
虽然这种茶粉在中国已不常见,但它在唐代从中国传入日本,并在日本抹茶中流传至今。
明清时期的茶
在明朝(公元1368-1644年),茶砖被皇家法令改为散叶茶,这一变化旨在让农民的生活更轻松,因为製作茶砖的传统方法非常耗费劳动力。
散叶茶仍然是当今中国最常见的茶形式。
中国最受欢迎的茶类
今天,大多数中国茶是浸泡在沸水中的散叶茶,可以放在茶壶中,也可以直接放在热水瓶或玻璃杯中,具体取决于所饮用的茶的类型。
用茶包泡的茶在中国并不常见。
中国茶的种类
生产茶的类型取决于茶叶在通过加热茶叶停止过程之前允许经历的氧化水平。在中国,茶商通常将这种氧化过程称为发酵。
中国茶是根据发酵程度分类的。茶发酵得越多,味道就越浓。白茶基本上是未发酵的。其次是微发酵绿茶、半发酵乌龙茶和全发酵红茶。普洱茶通常颜色深且浓烈,据说是后发酵。
荣誉奖
中国的某些地区以生产和消费特殊类型的茶而闻名。例如,福建省武夷山以生产和消费大红袍等乌龙茶而闻名。
碧螺春等绿茶产于江苏省,在上海周边地区很受欢迎。
不能忘记的草药「茶」
中国也存在其他被称为「茶」的饮料,儘管其中一些实际上不含任何山茶树叶。一种流行的茶是茉莉花茶,由绿茶和茉莉花混合而成。大麦茶由烤大麦粒製成,实际上根本不含任何茶叶。
中国现代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在南方最为完整,中国的大部分茶叶都产于此。茶可以在家里或茶馆饮用,其中许多茶馆设有私人房间,供朋友或商业伙伴喝茶。虽然茶被社会各阶层的人所消费,但大多数茶鑑赏家往往是中年商人、知识分子或艺术家。
中国茶道越来越受欢迎
许多现代中国茶文化都围绕着功夫茶道,被认为起源于福建或广东省,通常以红茶、乌龙茶或普洱茶为特色。
最基本的仪式使用小茶杯、盖碗或紫砂壶等泡茶器皿、滤茶器、茶壶和茶几或託盘。茶钳等其他器具是可选的。
仪式越複杂,涉及的器具就越多。茶几通常很大,可以用特殊造型的茶宠来装饰桌面。
如何进行中国茶道
通常,茶道由主持人主持,他首先将散叶茶浸泡在盖碗或茶壶中的水中,然后通过滤茶器将其倒入茶壶中以过滤掉茶叶碎片。
接下来,主人将茶从水壶倒到茶杯上。主人通常不会将第一批茶提供给客人,而是将其倒在茶几上,让它排入下面的桶中。
这样做是为了清洗茶杯,也因为第一次倒的茶被认为太浓而不能喝。然后重複这个过程,除了茶是提供给在场的人而不是被丢弃。
上茶后,客人应口头感谢主人,或用弯曲的食指和中指在茶几上敲击表示感谢。这种习俗在中国南方最为普遍,据说起源于清朝(公元1636-1912年),当时乔装旅行的乾隆皇帝为僕人倒茶。
奴婢本想跪下表示谢意,又怕暴露了皇上的身份。于是,他用两根弯曲的手指敲了敲桌子。
茶的未来
目前,饮茶在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然而,咖啡的日益普及给中国茶业带来了挑战,如今,传统的茶馆远没有咖啡店那么受年轻一代的欢迎。这可能与中国传统茶存在品牌问题有关,有像星巴克这样的大型咖啡连锁店拥有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精緻品牌形象,却没有出现具有如此广泛吸引力的中国传统茶品牌,不过中国饮茶的文化是从古流传至今的,因此咖啡究竟会不会取代茶这件事也是值得探讨的。
参考资料
[若想引用本篇文章,麻烦请先联络本人]